- 发布目的: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保护债权人、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消费金融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 指引内容:该指引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同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相关从业机构共同研制的。它主要以《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为基础,该国家标准目前已通过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由于该国家标准发布还需一段时间,因此协会先行发布了这一业务指引。
- 审议与发布:该指引于2024年4月17日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已报金融管理部门备案。
- 未来规划:待《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后,将替代现行的《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
此次发布的《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加强行业自律、保护各方权益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催收对象和方式:
- 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应主要向债务人进行催收,而不应向联系人催收,除非在无法联系到债务人本人或债务人已死亡、无民事行为能力等特殊情况下,才可与联系人联系。
- 催收时应遵守法律法规,并且不应透露债务人的具体欠款信息给联系人,除非联系人明确表示愿意为债务人偿还欠款。
- 催收时间限制:
- 若双方未约定催收时间,则催收作业不应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进行,以尊重债务人的休息时间和隐私。
- 催收频次控制:
- 以语音形式(包括智能语音)进行的告知式催收,同一金融机构和其合作的第三方催收机构对单一债务人拨通电话的频次每日合计不应超过3次,除非与债务人有其他约定。
- 金融机构的责任:
- 金融机构应审慎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全面、客观评估借款人的情况,并推荐合适的贷款产品。
- 金融机构还应在贷款合同中对关键信息进行突出标识,提醒借款人仔细阅读,并践行负责任金融的理念,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
- 适用范围:
- 该指引适用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从事放贷业务的机构,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债权受让方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开展的催收业务。
- 未来规划:
- 目前该指引是基于正在研制的国家标准《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主要内容而制定的,待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后,将替代本指引。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贷后催收业务的合规性,平衡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权益,促进消费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