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登录
起因是连云港市博物馆的一件镇墓兽文物,“撞脸”一位鉴宝类头部主播。据说,“撞脸”之后,引来全国各地不少网友奔向连云港、涌入直播间,线上线下打卡不亦乐乎。
据官方统计,11月23日、24日,连云港市博物馆单日接待量分别为3.95万、4.29万,接连刷新2013年以来江苏全省公立博物馆单日接待量最高纪录。不仅如此,博物馆的文创销售量也破了开馆以来的最高纪录,两天销售额近21万元。
这次文物“撞脸”网红的事件,让更多网友了解连云港文化、来到连云港游玩,连云港可谓是“出圈”了。
高兴之余,也要冷静下来想一想:互联网风向瞬息万变,流量或多或少存在偶然性,一个地方的“出圈”如果仅靠“天降流量”来推动,无异于守株待兔。那么,城市“出圈”如何变被动为主动?特别是一些离爆火就差“临门一脚”的城市,如何实现“进球”?
首先必须承认,深厚的底蕴和扎实的基础是城市“出圈”的前提。以连云港为例,这次“出圈”其实偶然中也有一些必然。因为,大多数人对连云港的印象仅是一座海滨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起点。而不被大家熟知的是,连云港文化底蕴也很深厚,它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也是《镜花缘》《西游记》的文化发源地,还有着与孔子登山望海、始皇东巡、李斯刻碑、徐福东渡等传说相关的自然景观。正是网友们慧眼发掘到这些“宝藏”,才让连云港迅速火起来。所以说,要“出圈”,前提还是要练好内功。
而有了基础,就要动脑筋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还是以连云港为例,虽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但连云港诸多文化大多“养在深闺人未识”,别说外省游客,就是省内游客对其了解也不太多。而此次在热门话题和流量的加持下,连云港文旅资源快速进入大众视野,实现了一次成功“出圈”。
那么,如何才能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其实一段时间,一些地方的文旅局局长竞相出镜拍视频,给当地文旅代言,倒确实体现了互联网思维。但问题是,如果大家一窝蜂都去“涂脂抹粉”拍视频,网友们很快就会审美疲劳、失去兴趣。所以说,如何“搭车”确实是一门学问。最近,一些地方尝试请一些网红来直播,一些地方自己策划制造热点话题,还有一些地方主动到外省进行线上线下的宣传推介,等等,这些做法或多或少都值得肯定。但互联网的特点就是变化快、热点切换也快,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套路,只有在守住底线、不碰红线的前提下不断求新求变,方能不断胜出。
从“一夜爆火”的淄博烧烤、“尔滨”旅游、天水麻辣烫,到热度持续的南京、苏州、西安、重庆等城市,再到近期的湖南怀化理发师晓华和连云港市博物馆文物“撞脸”网红,其中有什么规律吗?或许并没有,这就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不确定性和迷人之处。但有一点倒是共同的,就是这些地方其实一直在坚持不懈利用网络进行有意识的自我宣介,而一旦在某个共情点上点燃了网友心头“火苗”,那么离“出圈”就不远了。
当然,“出圈”之后的政府部门服务,还必须跟上。否则就会遭遇“出圈”的反噬。这方面,江苏一些城市就做得很好。譬如,扬州市政府食堂每年清明节、劳动节和国庆节都会对游客“开门纳客”,为游客提供淮扬特色简餐服务,甚至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停车位也都免费对外地游客开放。
在“撞脸”网红博主的直播中,形容一件收藏品有没有价值时会用专业术语“开门”来形容。也期待更多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江苏城市,能够主动出击,搭上网络“顺风车”,既“开门”又“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