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登录
在存量竞争时代,这种充满“人性算法”的破局解法,有助于企业打造坚固的“商业护城河”。
互联网行业的关键词悄然起了变化。这个关键词,变成了“反内卷”——
年前,拼多多调整订单“仅退款”金额上限;淘宝对优质店铺减少或取消售后干预;携程针对一线客服员工推出延长春节假期,并探索更灵活的四天工作制度。这都预示着一种新趋势。
进入2025年,美团则率先打响“反内卷”的第一枪。近日,美团推出密集措施:推进算法公开常态化,全面上线骑手防疲劳机制,真金白银补贴实体经营商户,并宣布在2025年底前逐步取消超时扣款……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态度之坚决,让人看到了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反内卷”决心。
互联网平台集体切入“反内卷”模式,这当然与政策基调不无关系:继去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之后,年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从“防止”到“综合整治”,措辞上的升级,传递了“内卷不仅要反,还要全面反、彻底反”的强烈信号。
当下,各大平台纷纷落实“反内卷”举措,也是响应政策的顺势而为。但也必须看到,互联网企业集体转向,也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加速、增量市场与存量市场悄然转换当口之下的务实选择。一言以蔽之,互联网的“极致效率”时代结束了。
过去二十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水大鱼大时代。尤其自移动互联网兴起以来,数字技术更是大有“把所有传统行业重新做一遍”的凌厉态势,在电商、团购、打车、外卖等领域,一大批互联网商业公司崛起,并成长为今日的巨头平台,无远弗届地影响着公众生活。
烈火烹油,对应着指数级增长。在极致的效率时期,高筑墙、广积粮,积极储备粮草进行补贴大战,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今日在网约车、外卖、共享单车赛道占有庞大市场份额的互联网企业,转过身来,都能看到当初价格大战的影子。
不可否认,彼时的竞争也多少夹带着内卷的痕迹,但只要在红利时代子弹够多,在“炮火”中熬到最后,坚持不下牌桌,就有成功突围的希望。可是,现在市场的逻辑变了。当用户红利见顶,增量市场转入存量市场,继续奉行内卷式竞争,就不灵了。
近年来,不论是传统的钢铁水泥产业,还是新能源造车、光伏以及电商行业,疯狂的价格战,已经沦为一种低端的幸存者游戏,不仅拉新成本越来越高,消费者的权益也开始受到侵蚀。因为跌破底线的代价,只能带来质量的下降和服务的缩水,导向“零和博弈”的多输局面。
拿加入“反内卷”行列的外卖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复杂的多边市场,存在用户、平台、商家与骑手多个利益主体。尤其是,作为服务业的代表,外卖业一头连着众多的中小餐饮商家,一头连着外卖骑手这个“灵活就业最大蓄水池”,一味内卷、搞同质化竞争,只会剥夺这两个群体的获得感,最终也将传导到平台效益、消费者权益与就业市场水温,没有谁可以成为最后的赢家。
正是基于此,不论是外卖平台取消骑手超时扣款、上线骑手“防疲劳机制”,还是真金白银补贴商户,都是让“反内卷”的措施,惠及每一个劳动者个体。这种直接的、充满善意的改革,能够真正让劳动者感受到体面与获得感,形成正向激励,提升服务效率与平台效益。在存量竞争时代,这种“人性算法”,有助于企业打造坚固的“护城河”。
当然,从简单粗暴的价格竞争,转向更高质量的增长路径,归根结底离不开创新驱动。过去二十多年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了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拥有巨大的创新潜能。在互联网竞争的下半场,平台企业需要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与模式优化,以高品质服务与高质量增长模式,重塑竞争格局。
互联网反内卷,2024蓄势,2025谋动。长远来看,“反内卷”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等同于排斥良性竞争。未来,在“反内卷”之路上,社会不妨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长远观察的视角,静待中国互联网行业告别无序竞争,进入发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