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登录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要发挥好基层“探头”作用,做到有思想地行动、有思考地工作、有挑战地探索,就一定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才能使监督更有力、执纪更精准、问责更规范。
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学会耐心细致倾听“群众呼声”。搞调查研究,坐在办公室拼拼凑凑写材料、编数据是万万使不得的,必须走出去才能把问题变成办法。部分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交流,习惯于刻板生硬地“我问你答”,总想着抛出问题,让群众来解答,说话口吻也总是“我觉得”,而不是“你觉得”。更有甚者,觉得“群众所讲的”不是“自己想听的”,便会产生不耐烦、听不进、不愿听的情绪。到基层调研,要深入群众更要“声”入群众,要学会当“倾听者”,把话语权交给群众,多听多记多想多问,才能走进群众中,引导群众打开“话匣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听到更多的心里话、牢骚话,以真心换实意,以共情求共鸣。
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学会知根知底了解“群众期盼”。与群众说话,当然得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有的干部长期在机关工作,极少下基层,与群众交流时仅凭着一股子“热情劲”,却少了些许“暖和劲”,要么自己讲得忘乎所以、不着边际,群众听来稀里糊涂、不明所以;要么被群众问得不明所以、哑口无言,抑或找不到话题、听不出话音……此种情况比比皆是,归根结底还是对基层了解不够,与群众缺少交流,不接“地气”。通俗易懂、直来直去的语言才能让群众听懂,多站在群众的角度、多关切群众的话语才能打动群众。开展调研前要结合所调研问题、内容学会“打草稿”“做小抄”,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再把机关干部的“官方语言”转化为群众听得来的“土话、方言”,才能在“拉家常”的过程中把话说到群众关心关注的“点子上”“心坎里”,变问事为问心,就能达到“话到情也到”的目的。
要有“勿待扬鞭自奋蹄”的恒心,学会扎扎实实办好“急难愁盼”。调查研究不能只调查不研究,只研究而不持续跟进。要把解决问题作为根本目标,帮群众把想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了,才算交上了调查研究“满分卷”。有的干部下基层了,与群众沟通了,也了解了情况,但仅仅停留在“本子”上,没有真正做到有始有终。要带着问题细细琢磨、细细研究,想清楚症结在哪里,弄明白深层次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对策,这样才算是把基层“声音”、基层智慧、基层经验转化为实打实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良方”,才能在调查研究的道路上开出“一路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