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扫码登录

二维码
  • 账号登录
登录
登录视为您已同意第三方账号绑定协议、服务条款、隐私政策
X

扫码注册

二维码
  • 账号注册
我以阅读并同意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注册
注册视为您已同意第三方账号绑定协议、服务条款、隐私政策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大数据不能成为“割韭菜”镰刀

2025年04月30日 15:28
行业资讯 浏览:52

在南京河西CBD上班的白领朱先生发现,自己与同事购买的同款某品牌咖啡价格竟相差6元,更令人诧异的是,他购买了“咖啡自由卡”,价格却仍比同事贵。记者发现,不同消费者通过该企业小程序购买同一款咖啡,价格差异明显。而在某网络平台上,关于该品牌“杀熟”的吐槽笔记多达数百篇,众多消费者感觉自己被当成了“韭菜”。

大数据“杀熟”并非新鲜事,它是指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利用大数据分析、算法等技术手段,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在同等交易条件下对同一商品或服务设置不同价格的行为。一些平台通过采集用户的社交数据和行为数据进行精准画像,判断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等,进而“量身定制”价格。在互联网订票平台,不同用户购买同一张机票价格不同;外卖平台中,同一商家同一食品配送至相同地址,不同账户的配送费有差异;电商平台里,付费会员可能领不到一般用户能领取的优惠券。

从法律角度讲,大数据杀熟通过算法对用户进行差异化定价,向老用户或高忠诚度用户收取更高价格,而新用户或低频用户则享受低价,此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原则。价格因人而异的定价规则,也伤害了消费者的价格知情权。而平台过度收集用户数据(如消费习惯、支付能力等),可能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最小必要原则,面临数据滥用与侵害用户隐私的风险。

对于消费者而言,不仅直接遭受经济损失,其对商家长期建立起来的忠诚度还被严重挫伤。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一旦丧失,很难再恢复如初。从市场层面来看,大数据“杀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那些依靠大数据“杀熟”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企业,挤压了诚信经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要遏制大数据“杀熟”现象,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涉嫌大数据“杀熟”的企业,要进行严肃查处,提高违法成本。平台和企业自身要加强自律,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不能只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消费者权益。平台应提高价格透明度,确保价格规则清晰明确,让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消费。须知,杀熟行为会伤害老客户与忠诚客户,会倒逼老客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敬而远之。从长远看,不利于企业发展。


暂无评论
头像
0/1000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