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扫码登录

二维码
  • 账号登录
登录
登录视为您已同意第三方账号绑定协议、服务条款、隐私政策
X

扫码注册

二维码
  • 账号注册
我以阅读并同意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注册
注册视为您已同意第三方账号绑定协议、服务条款、隐私政策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党建+网格+大数据”赋能基层治理: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

2025年05月06日 17:46
行业资讯 浏览:40

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成为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该模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推动基层治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有效破解了传统治理中的碎片化、低效化难题。

一、核心架构:三位一体协同治理

1. 党建统领:强化组织力,筑牢治理根基

  • “红色网格”建设: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嵌入社区网格,实现“一网格一支部(小组)”,确保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 党员先锋作用:推行党员“双报到”制度(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报到),引导党员参与网格巡查、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
  • 党建联建机制:整合街道、社区、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力量,形成“社区大党委”协同治理格局。

2. 网格化管理:细化治理单元,推动服务下沉

  • “全科网格”划分: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度、便于管理”原则,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实现“人、地、事、物”一网统管。
  • “网格+”服务延伸:结合民生需求,拓展“网格+警务”“网格+调解”“网格+养老”等特色服务,提升响应速度。
  • “微网格”治理:在大型社区或城中村进一步细分“微网格”,由楼栋长、志愿者担任“微网格员”,打通治理“最后一米”。

3. 大数据赋能:技术驱动,实现智慧治理

  • 数据集成平台:整合公安、民政、城管等部门数据,构建基层治理数据库,实现人口、房屋、事件等“一图可视”。
  • 智能分析预警:运用AI算法分析12345热线、网格员上报事件,预测矛盾高发区域(如物业纠纷、群体投诉),提前干预。
  • “指尖治理”工具:开发社区APP或微信小程序,居民可线上报事、查询政策,网格员通过移动终端实时处理问题,形成闭环管理。

二、实践案例:创新模式落地见效

1. 北京“接诉即办”+“智慧网格”

  • 通过12345热线数据与网格系统联动,实现群众诉求“秒派单、快处理”,2023年问题解决率达93%。
  • 朝阳区试点“城市大脑”,利用物联网设备监测井盖移位、消防通道占用等隐患,自动推送网格员处置。

2. 浙江“基层治理四平台”

  • 依托全省统一信息系统,整合党建、综治、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力量,实现“网格发现、平台派单、部门联动”。
  • 杭州市滨江区通过“健康码”衍生应用,动态掌握独居老人生活状况,提供精准帮扶。

3. 深圳“块数据+党建网格”

  • 以块数据(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绘制社区“民情地图”,标注党员户、特殊群体、风险点位,实现精准服务。
  • 龙华区推行“党建+科技+治理”模式,城中村治理效率提升40%。

三、关键成效与挑战

1. 治理效能提升

  • 响应速度加快:90%以上矛盾纠纷在网格内化解,事件处置周期缩短50%。
  • 资源整合优化:部门数据共享减少重复填报,基层报表负担下降30%。
  • 群众满意度提高:党建引领增强公信力,多地居民满意度测评达95分以上。

2. 现存挑战

  • 数据壁垒待破除:部分垂直系统未打通,存在“信息孤岛”。
  • 网格员负担过重:一人多责现象普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需提升。
  • 技术应用适配性:老年群体对数字化工具接受度低,需保留线下渠道。

四、未来优化路径

  1. 深化数据融合:推动省市级政务数据平台互联互通,建立统一标准。
  2. 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网格员待遇,开展技能培训,探索“专职+兼职+志愿者”多元队伍。
  3. 技术适老化改造:开发语音交互、大字版APP,结合线下服务站保障老年群体权益。
  4. 拓展应用场景:在应急管理、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等领域深化智能治理。

结语

“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通过组织重构、技术赋能和机制创新,实现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未来需进一步平衡技术与人文、效率与公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生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基层样本。

暂无评论
头像
0/1000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