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登录
社区服务功能补短板是今年住建领域的重点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7 月底,全国 106 个完整社区试点已建设改造老年服务站、社区食堂、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1246 个,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服务。
在四川宜宾翠屏区象鼻街道大地社区,正午的老年助餐食堂总是暖意融融。自今年 5 月投用以来,这里成了独居老人、上班族的 “暖心厨房”。“有了社区食堂,我们老两口吃饭方便又卫生,想吃啥就舀啥。” 居民贺相林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不止于食堂,社区更整合资源打造 “15 分钟生活圈”:幼儿园、大型超市、卫生服务站、公共活动场地、公共绿地等便民业态一应俱全。“我们发挥公园社区地理优势,构建起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全龄段共享的生活圈。” 社区党委书记鲜晓琴说。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各地围绕完整社区建设,已新增便利店、家政网点、理发店等便民商业网点 700 多个,新增停车位 2.47 万个,建设公共活动场地与绿地 71 万平方米、社区公园 233 个。不少社区还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智慧管理平台和智能感知设备,惠及居民超 108 万人,民生福祉在细节中持续升级。
城市更新中,存量资源的再利用成为破解空间紧张的关键。各地通过盘活闲置地块、闲置建筑,让 “沉睡资源” 焕发新生,而居民的全程参与让更新更合民心。
在江西吉安庐陵新区禾埠街道,一块闲置空地正经历 “华丽转身”。通过居民民主协商,这块曾被遗忘的角落将变身为 “运动场 + 生态停车场” 的复合空间。“1 月份政府提供了 3 套方案,大多数邻居选了现在这套,大家都盼着早点完工。” 居民邓好华满脸期待。当地组建由居民主导的改造理事会,全程参与项目设计、选材、施工,真正实现 “我的社区我做主”。庐陵新区工程建设局项目负责人梁英伟表示,这种 “居民主体” 模式让更新项目更贴民心、更具实效。
城市更新中,存量资源的再利用成为破解空间紧张的关键。各地通过盘活闲置地块、闲置建筑,让 “沉睡资源” 焕发新生,而居民的全程参与让更新更合民心。
在江西吉安庐陵新区禾埠街道,一块闲置空地正经历 “华丽转身”。通过居民民主协商,这块曾被遗忘的角落将变身为 “运动场 + 生态停车场” 的复合空间。“1 月份政府提供了 3 套方案,大多数邻居选了现在这套,大家都盼着早点完工。” 居民邓好华满脸期待。当地组建由居民主导的改造理事会,全程参与项目设计、选材、施工,真正实现 “我的社区我做主”。庐陵新区工程建设局项目负责人梁英伟表示,这种 “居民主体” 模式让更新项目更贴民心、更具实效。